白马山站作为三等小站,本身不办理客车业务,但因为是从南面进入济南的门户,因此经常被当做上行方向的旅客列车的临时停靠站(不办理乘降)。702次旅客列车在此处停靠是为了待避位于其后方、但行驶优先度更高的2574次货物列车。
突然间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列车象受到了巨大的撞击★★,剧烈地抖动起来。不一会儿★★★,整个列车被浓浓的烟雾和水汽笼罩起来,列车不断地摇晃着。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列车肯定出了大事。这时候有人高喊★:火车着火了。我当即打开列车窗户★★,告诉孟宪东(孙成波的同班同学)快跳车。孟宪东抬腿就从列车的窗户跳了下去,可是路基很高,孟宪东一个倒栽葱大头冲下叽里咕噜地滚下了路基。我随后也跳了下去……满载煤矿的货车由两个火车头牵引着★,利用下坡的强大的惯性冲力★,疯狂地钻进了702次客车的尾部★★,最后的一节车厢被庞大的火车头钻了进去★,整个车厢全部都膨胀了起来。
由于现场过于惨烈,许多乘客★、尤其是最后一节客车车厢里的乘客被直接撞击挤压到不成人形,再加上当时是★★★“大串联”时期★★★,对串联学生一律不售票。所以到底有多少人死于这场事故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统计。
十多分钟后★★★,济南铁路局的职工携带工具赶到★,开始对客车残骸进行破拆,抢救幸存者利来老牌。在随后的半个小时的时间里,的驻军、济南铁路局公安处的民警、济南铁路医院以及106医院的医护人员陆续赶到现场参与抢救,前后一共出动了近6000人参与救援。在他们的努力下★★,一共有8名重伤员和85名轻伤员从扭曲的客车残骸中被救了出来。每抬出一个伤员,就会听到★★★“活着★★★”★★★、“还活着”、“太好了★★★”之类的欣慰的声音。
事故还导致建设型蒸汽机车报废两台,客车车厢报废三辆★★★、大破两辆★★、货车车厢报废若干辆。
但是根据幸存者孙成波的回忆:每节车厢最少也有200多人,多的要300人★★★。同时根据参与救援的人员估计,702次客车最后一节车厢、倒数第二和第三节车厢按照损坏程度看里面的人幸存几率极为渺茫,第一节和倒数第四节车厢里有四成的幸存者★★,其余几节车厢也都有两三成的死伤者,按照这样的概率计算,个人估计702次旅客列车的死者应该大致在700~1000人左右。
首先是白马山站值班员下错指令,扳道员在明知值班员下错指令的情况下依然因赌气而继续执行错误的指令,致使白马山站的上行进站道岔错误地连接在3道上。
当还活着的人们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查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时★★★,映入眼帘的是让他们终身难忘的一幕★★:702次旅客列车机后第一节车厢被挤成一团,车厢里的人已经紧紧地帖在了一起已经挤成了肉饼,几个人叠在一起,象压缩罐头挤贴在冰冷的车厢的壁上,血水从门角流淌出来★★★,汨汨的流淌。最后一节车厢完全被2574次货物列车的机车撞穿★★,整个车厢全部鼓胀了起来★,倒数第二节和第三节车厢被巨大的冲击力完全★“叠套”在了一起利来老牌,里面的人也都被挤压在一块,鲜血如同★★★“急流奔进的河水”从车厢残骸的缝隙中涌出★★★,血水染红了路基。倒数第四节车厢套叠进去了一半……整个白马山车站被机车破裂的锅炉的水汽笼罩着,伴随着伤者的呼救声和幸存者的哭喊声。有十几个女学生受不了如此惨烈的景象而精神崩溃★,直接在路基旁歇斯底里地狂喊。
所以★★★,虽然扳道员板着脸回了一句“我知道了”★。可他心里明镜似的★,值班员是气糊涂了★★,这条指令根本就是错误的,因为此时3道正停着702次旅客列车,停这里就是为了待避2574次货物列车的,怎么可能让2574次货列走3道通过呢?要是把2574次货列放入3道,那还不直接追尾啊——
然而,扳道员却执行了这道错误的命令,为什么呢?事后他面对调查人员时讲:“我当时还在生值班员的气,觉得反正是值班员下的命令,他怎么说不管对不对我照他说的办就是了,出了事他值班员是第一责任人★★★。另外当时进站信号机是红灯,2574次看到了也会先机外停车等候的★★★。”
此时,满载煤炭和矿石的2574次货物列车正由两台配属于济南铁路局济南西机务段的建设型蒸汽机车重联牵引在207次旅客列车身后两个区间的位置以每小时50公里的时速疾驰,根据调度计划★,该列车将在白马山站正线通过。
他说的是实情,因为当时的白马山站上行方向进站信号机确实显示的是机外停车的红灯★★★,因为进路道岔还连着3道,而3道已经被702次旅客列车占据★★★,因此只可能显示红灯★。如果此时25674次货物列车的机班乘务组(本务机和重联机一共5人★★,重联机车里没有副司机)中的任何一个人瞭望到这个信号,就会将车停在进站信号机外等候,那接下来的惨剧就能完全避免。
1966年11月26日15时左右,由上海西站开出的702次旅客列车此时在配属于济南铁路局济南机务段的胜利型蒸汽机车的牵引下缓缓驶入了位于济南南边的白马山站(位于济南市市中区的三等车站★★,现名济南南站)3道临时停车★,该列车编组车厢中除了1节行李车外其余都是硬座车(全部是22型客车车厢)★,车上挤满了前往北京搞串联的学生,每节车厢都塞进了超过200人★,严重超载★★★。
为什么值班员对扳道员的态度会如此不善呢★★?原来就在上午的时候两个人就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琐事发生了争吵。两个人又都是认死理的犟脾气,谁也不让谁的,争吵随之升级,即将从“口腔体操★★★”升级到★★★“肢体语言”的时候被助理值班员★★★、信号员等好说歹说地劝开了★★★。虽然不吵了★★,但到了下午两个人还余怒未消,互相看对方跟杀父仇人似的。
事故简介★★:1966年11月26日,从上海开往济南的702次旅客列车★★,在济南白马山站让道错车时★,因扳道工操作失误,致使702次客车与2574次货运列车发生追尾冲撞★★★,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损坏机车★★★、车辆多台(应急管理出版社,《中国安全生产志-事故志(1949.10~2018.12)》)★。
当702次旅客列车在白马山站3道停稳后★★★,接车完毕的白马山站值班员态度不善地对扳道员命令道:“等下让货车从3道通过!听到没有!”
搭乘702次旅客列车的中学生孙成波亲历了撞击的全过程,直到他70岁时依然记忆犹新,面对采访,他这样回忆道:
作为重要责任人★★,白马山站站长★、2574次货物列车本务机车副司机和司炉被处以开除路籍、留路察看2年的处分。2574次货物列车重联机车机班乘务组的司机和司炉两人被处以开除路籍★★、留路察看1年的处分★。
其次是2574次货物列车本务机车和重联机车的机班乘务组成员在列车接近白马山站上行进站信号机时因为专注于聊天而中断瞭望,没有注意到显示机外等候的进站信号机★★★,导致本列冒进信号冲入站内3道,与702次客车发生追尾碰撞★★★。
作为主要责任人,白马山站值班员★★、扳道员以及2574次货物列车本务机车司机三人被开除路籍追究刑事责任(三人最终都被判处有期徒刑)。
事故震惊了铁道部,铁道部吕正操部长奉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火速组织调查组调查此事★★★,很快查明事故的直接原因有二:
根据调查结果,本次事故列济南铁路局济南车务段主要责任、济南铁路局济南西机务段同等责任。
最后时刻,2574次货物列车的机班乘务员们没有选择非常制动而是选择保命为上,在列车追尾的最后时刻,本务机和重联及的乘务员们全都纵身跳出了司机室,只受了轻伤★。而2574次货物列车本身则在702次旅客列车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与之发生了猛烈的追尾。
可是,当10分钟后2574次货物列车接近白马山站进站信号机时却根本没有减速,依然保持50公里的时速越过了显示红灯的信号机,因为当时不管是本务机车还是重联机车里的乘务员们都在司机室内有说有笑地“侃大山”,没有一个顾着瞭望信号。当2574次货物列车驶入白马山站3道时他们才发现前方停着的一列旅客列车★★。
另外,时任济南铁路局局长被撤职,党委书记以下50余名相关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