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机场项目共组织超危大型专家论证15项★,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中小型专家论证20余项★,攻克了多项“卡脖子”问题,并实现了“从0到1”的自研创新突破★★。★★“通过专家到项目指导的方式,我们确定了GTC项目以湿陷性黄土地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为课题,开展基于地铁保护的施工技术等系列子课题研究,为项目建设做好技术保障。”技术总监郝雨说。
机场项目换乘中心内,大厅宽敞明亮,柔和的阳光从采光窗挥洒而入★★。值机柜台★、自助值机★★★、自动人行道电梯、业务办理柜台、航班信息显示屏、地铁进出口闸机和安检系统等已悉数安装完毕★。换乘中心是T5航站楼的综合交通枢纽,汇聚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未来大厅内将栽种各类花卉绿植,为国内外旅客提供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完善舒适的换乘体验★。
大干快上时期★★,各工序有序穿插,峰值劳动力达3000余人,各类机械设备325余台,掀起建设高潮。20天完成参建单位办公、生活区约1.4万平方米建设★★;45天完成15★★★.3万米桩基施工;50天完成GTC及轨道预留工程190万方土方开挖★★、外运;75天完成247.2米北咽喉段预留主体结构及234★★.2米高铁预留主体结构;90天完成6★.65万平方米地铁非影响区域主体结构;180天完成20.17万平方米地铁影响区域主体结构。
机场项目具有国内规模最大★★、最复杂的运营地铁区域工程建设、楼内穿梁管线孔洞数量全国最多、国内民航机场截面尺寸最大、断面数量最多的多圆心隧道等特点★。这就对工程技术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攻破技术难关,机场项目广邀省内岩土、安全、隧道、地铁★★、建筑结构等方面技术大拿,组建起一支★★★“创新军团”★★★。
此外★★,项目团队将“绿色建造★”理念贯彻施工全过程,落实★★★“五节一环保”的各项要求。施工现场建立废料分类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建筑垃圾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41% ,有效降低运输或填埋垃圾的费用★★★;设置雨水收集池★★★,将雨水用于办公区、施工现场、生活区道路以及绿化用水,共减少用水量约4.82万方;采用节能施工机械和灯具,以及玻璃幕墙增加办公室自然采光等举措,降低用电量约81万千瓦/时。
机场项目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的重要核心组成部分,总建筑面积约54.5万平方米,涉及建筑、市政、铁路★、民航★、机电安装等多个行业领域,北工区负责施工GTC项目北停车楼、换乘中心(G1、G2★、G3★★、G4)等项目★★。
为此,技术团队先后前往有类似地坪工艺的上海虹桥机场★、杭州萧山机场考察学习★★★,联系3家劳务队伍★★★,分析了其各自的材料差异、基层处理、柱墙边隔离、切缝、养护时间等工艺,并学习借鉴各类文献资料★,邀请省内专家现场指导。最终★★,技术团队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了铣刨、地坪胶、钢筋网片、聚丙乙烯纤维、钢纤维★,并使用振捣收面一体机进行收面压光,顺利完成了地坪建设任务。
该项目先后被评为省智能建造现场观摩项目、省文明工地观摩项目、省级文明工地、省优质结构工程、省绿色施工示范工程,为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建设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并培养出一大批后备技术力量。
如何支模,就成了技术团队要突破的首要问题★★★。因为没有遇到过跨度如此之大的隧道工程★,技术团队一方面让市政方案和房建方案同步进行,一方面组织人员前往兰州的中川机场学习经验,了解台车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并邀请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技术团队对支模架体进行有限元验算,优化架体搭设★。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工程使用了6台台车,还采取了散拼施工★★★。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单次混凝土浇筑量达1650m³,由于施工场地受限,两台天泵连续不间断浇筑72小时★★。
8月以来,机场项目生产捷报频传★,接连实现项目完工、质量复检★、竣工初验收★★★、消防验收★★、竣工预验收等多个节点★★,再次展现出继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航站楼后,令人惊叹的“三建速度”。
近日★★,经过900多天紧锣密鼓★、热火朝天的“战斗”,由陕建三建集团负责施工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GTC北工区项目(以下简称机场项目)完成了从★★★“效果图★★★”到“实景图”的华丽蜕变,顺利通过竣工预验收。
工程质量负责人郭钦涛介绍,在近期举办的工程预验收过程中,机场项目的实体工程质量经过观感、实体、实测实量等专家组的检查验收,各项技术质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规范及设计要求★★★,工程实测实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6.1%,得到了各方一致认可。
钢筋锚固规范★★、间距均匀、绑扎到位★★,模板拼缝严密、尺寸精确、起拱标准,安装管线顺直★★、排布规范★、功能合理……工程建设之初,指挥部就建立了科学完善的质量提升管理架构,设立了质量总监专职岗位★★★,专职质量员具体落实督促整改的管理体系,并将三建集团创优专家纳入体系,明确每日质量销项清单★,建立质量销项清单分类表★★★、梳理重点提升工作内容,利用好销项专题会和现场巡查验证活动★★,保质保量完成各类节点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机场工程中的大型敞开空间金刚砂耐磨地坪停车楼是陕西首例★。普通的金刚砂耐磨地坪均在地下车库使用★★,为封闭环境★★★,环境温差小★★★,厚度达10厘米。但机场工程的12万㎡敞开式金刚砂耐磨地坪停车楼,面积大,温差大,厚度却只有8厘米,如何确保施工效果达到规范要求是一大难点。
出征不负勇往,归来不负众望。下一步★,机场项目将全面转入各项验收和联合试运转的重要阶段★★★。北工区将持续做好安排部署工作★,全力推进工程建设★,努力将机场项目打造为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和廉洁工程,为西北地区民航事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贡献三建力量。(刘喜峰 刘祥胜)
机场项目体量大★★、施工工况复杂★★,国内罕见★★★。“我们综合考虑地铁14号线的影响,充分利用合理分区、销项管理、信息化技术等手段,提高项目管理能力。”据生产管理部部长尚岩介绍,为保障项目安全高效推进,将施工场地划分为地铁保护区和地铁非影响区两大区域★,共9个施工段★、52个流水作业面。由三建集团领导蹲点督促,靠前指挥,定期召开现场推进会★★★,建立每周对接机制★★,及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难题★★,助推项目建设提速快跑★★。
在超大跨度多断面拱形区间隧道的施工中,技术团队就碰到了★“拦路虎”。区间隧道断面种类共有19个断面,最大跨度为28.9m,最大高度14★★.25m,交接处采用三线三洞连拱隧道。而普通的房建工程高度8m,跨度18m就算是大跨度了★★★。
自2022年2月正式开工以来,北工区将机场项目作为★★★“一号工程”★,成立了建设领导小组★,由经验丰富的施工管理班子和施工团队组建指挥部,科学统筹、精心部署★,与参建各方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先后克服了场地地质条件复杂★、技术含量高★★、使用功能复杂、参建单位众多★★、工期相对较短、协调工作量大等诸多难题和挑战。